鉴于近两年来的博文中,我或多或少地谈及过这些基金申请者普遍关心的事项问题,这里想提纲挈领地予以回答,作为一家之言,抛砖引玉,与博友们切磋。
问题1. 申请书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什么?
回答:经常遇到的问题是:
(1)创新思维缺失(研究方向陈旧,研究思路老套);
(2)立项依据不足(研究动态不明,问题归纳不当);
(3)研究基础薄弱(预研功夫甚差,事先铺垫不足);
(4)研究目标失当(目标过大过小,量化指标缺乏);
(5)研究方案空泛(方案设计含糊,技术路线不清);
(6)标书形式不佳(逻辑思路混乱,陈述啰嗦重复)。
其中,前三种缺陷是致命性的。
问题2. 优秀的申请书具备有哪些因素?
回答:最主要的是:
(1)创新精神突出;
(2)立项依据充分;
(3)研究基础雄厚;
(4)研究目标恰当;
(5)研究方案翔实;
(6)研究团队强大;
(7)标书言简意赅。
其中前三个是重中之重。
问题3. 评审中,哪些问题您认为并不影响总体判断?
回答:不大关注一些枝节性问题,例如,经费预算(只要不是太离谱);年度计划;人员计划分工;非主要合作者的情况。
问题4. 专家在评审中,更关注项目未来的发展,还是申请人过去的基础?
回答:两者并重。对于研究项目系列(如面上项目)更注重前者;对于人才项目系列(如青年基金项目、“杰青”项目等)更注重后者。
问题5. 你在开始申请时,是否经受过挫败?
回答:在我以往13次申请中失败过两次。一次申请在本人出国期间,对助手草拟的申请书没有进行细致的推敲修改;另一次申请中,未及时发现主要合作者有“超项”现象。
问题6.申请书撰写中,构思、查阅资料、撰写、修改等各个环节理想的程序和进度应该是怎样的?
回答:我的主要想法是:
(1)作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,应该把基金申请工作作为常年性的工作来抓,应该未雨绸缪,平时做好充分准备;
(2)调研必须充分,构思必须缜密,撰写必须认真,修改必须反复进行。这四项所占的时间比例以4:2:1:3为宜。
(3)参考性的进度安排:每年4~10月,调研和构思;11月~12月,撰写初稿;12月~次年3月修改定稿。
问题7. 对基金申请安排有什么建议?
回答:目前我的主要建议是:简化基金申请表格。目前的基金申请书的表格设计过于繁琐,给基金申请者带来不少困惑,应借鉴国外基金机构的做法,把表格简约化,使得初涉项目申请者能很快入门,抓住主要线索,填好申请书。